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各地区各部门锚定目标,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
本期我们关注各地政协在助力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加快构建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体系,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中积极建言献策、主动担当作为的生动实践。

广东省政协持续关注——推动产业园区向“绿”发展
广东是经济大省,也是碳排放大省。目前,广东省各类产业园区超过1万个,创造了全省约1/5的GDP。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产业园区无疑是广东省实现“双碳”目标的主战场。
早在2022年9月,广东省政协就从产业园“小切口”着眼,围绕“积极落实‘双碳’战略,促进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召开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与会人员一致认为,推动产业园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催化全省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正是积极落实“双碳”战略的关键点、发力点。会议提出树牢“双碳”目标导向、加强统筹协调和规范治理、强化绿色科技引领、推动产城融合、深化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等建议,得到了省政府领导的高度肯定。随后几年,省政协每年都有相关的提案、信息,持续推动产业园区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2023年,民革广东省委会提交了《关于加快我省存量产业园区“双碳”转型的建议》,建议广东在珠三角、粤东西北等不同区域各选取不同发展阶段的存量产业园区开展“双碳”转型试点工作,着眼园区产业发展全生命周期,将“双碳”转型的目标要求融入园区规划设计、建设施工与运营管理的不同阶段,探索碳排放减量、产业升级、城市更新、生态保护相互融合的实施路径;推动完善数字化监测服务平台建设,融合大数据、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强化园区“双碳”数字底座,量化园区碳中和进程。
“我省产业园区量大面广、门类众多,而且不同区域的产业园区在发展阶段、主导行业、污染物和碳排放控制水平以及基础能力等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2024年,省政协委员刘晓文提交了《关于加快推动我省产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的提案》,建议要以产业园区为重点,加快构建完善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技术体系、管理体系和工作体系,这样有利于推动产业园区以降碳为牵引,进一步深化环境治理,持续降低污染物排放,协同推动园区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基础设施低碳转型,不断塑造广东省“双碳”竞争新优势。
企业是园区经济发展的主体,也是污染治理和节能减排工作的主体。省政协委员郑勇强认为,应支持和鼓励园区内企业建立健全从项目建设到产品开发设计、生产制造、销售服务的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体系,通过推进企业清洁生产,制定源头管理和末端治理相结合措施,实现绿色制造。
今年,省政协委员何春提交了《关于推进广东省工业园区环境保护绿色低碳转型与升级改造建设的提案》,建议实施“一企一策”的差别化整治提升策略,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和示范应用,对产品和工业区进行设计和改造,鼓励工业园区的工厂创建“无废工厂”,发展循环经济。
在省政协及政协委员们的持续建言推动下,广东省陆续出台有关政策措施,加快产业园区由能源“双控”向碳排放“双控”、由高能耗企业降碳向产业园区全面降碳、由经济领域落实“双碳”向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转变,取得明显成效。
摘选:人民政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