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我们

产业领域

中石化宣布在广州建20座以上加氢加油充电光伏综合站

发布时间:2020-05-29作者:科谷摘编

氢能观察5月28日刚刚获悉,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石化)今天宣布,中国石化广东石油分公司联手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打造氢能汽车应用发展基础设施先行区域的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重点规划在该区新建20座以上集加氢、加油、充电、非油、光伏发电等“五位一体”综合能源销售站,预计系列项目营收将超100亿元。
据介绍,中国石化具备强大的制氢能力、成熟的能源安全管理经验及全面的网络站点体系,年产氢气能力超300万吨,是国内最大的氢能源供应商之一。
作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战略合作伙伴,中国石化将为北京和张家口冬奥会氢燃料电池车提供氢气供应、车辆加氢和加氢站运营保障。当前,两地的加氢站的建设正在加速进行中。
广东省的氢能发展在全国处于前列。截至今年2月,广东省累计推广氢燃料电池营运车辆979辆,深圳、佛山和云浮等地在货运物流、城市公交领域已初步实现规模化应用。目前,广州开发区已经被列入国家新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区、广东省氢燃料电池汽车商业运营示范区,正在重点培育氢能产业。双方合作共同推进氢能产业建设,将助推该区完善氢能全产业链集聚发展,打造“中国氢谷”。
中国石化广东石油分公司作为全国最大的成品油销售省级企业,拥有2000多座加油站,是广东省成品油供应的主渠道。除了传统油品供应外,该公司还加快气、电、氢等新能源布局。目前运营的全国首座油氢合建站——佛山南海樟坑油氢合建站,日加氢超450公斤,氢燃料公交车加注一次只需要4分钟,可续航300公里。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集团齐鲁石化公司总经理韩峰带来了《有效推进氢能产业发展促进国家能源转型》。
韩峰认为,氢气作为二次能源和清洁能源载体,具有来源多元、终端无污染排放、应用范围广等优点,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应对气候变化、防治大气污染等具有重要意义,是推进能源革命的重要抓手。
韩峰建议
一是做好顶层设计,尽快出台国家氢能发展战略,把氢能发展纳入国家“十四五”能源规划,明确氢能发展目标和路线
二是从国家层面进行统筹,发挥炼化等行业主力企业的产业及技术优势,牵头组织有关企业、科研单位等,一方面,针对行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组织攻关示范,开展科技攻关,并加强有关标准的研究制定,确保氢能产业安全、高效、有序推进;另一方面,选择重要的资源和加工生产基地至港口码头等重要物流中心的沿途沿线,由优势企业牵头组织开展制氢、储氢、运氢、加氢一体化布局建设示范,探索氢能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模式。
三是优化政策激励,科学制定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有关政策支持体系,提高政策支持的精准度,高效助力氢能产业发展。
加快推进氢能高质量发展
随着氢燃料电池技术快速进步,以及人们对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转型的日益重视,氢能在我国交通运输领域的发展不断加速。行业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2833辆和2737辆,同比分别增长85.5%和79.2%,主要以物流车和公交大巴车为主。截至2019年底,全国建成加氢站61座,其中投入运营52座。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在氢能产业发展过程中还面临一些问题:一是产业缺乏统一规划。二是关键核心技术尚未突破。三是总体成本过高。四是技术标准体系相对滞后。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集团镇海炼化公司党委书记吕亮功同样带来了《加快推进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一是尽快出台国家层面氢能产业发展总体规划路线图。从国家层面,健全政策管理体系,完善顶层设计,制定合理产业发展路线图;从地方层面,各地结合自身优势,利用产业集群,积极推动氢能产业发展
二是利用石化企业发展氢能的产业基础优势,推动制氢从以灰氢为主逐步向蓝氢和绿氢过渡,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石化企业具有丰富的低成本灰氢资源优势(即96%的氢气来源于化石燃料,蓝氢指由化石燃料制取,但辅以二氧化碳的捕捉和利用等处理,绿氢指利用可再生能源电解制取),是目前国内主要氢气生产来源之一。同时,石化企业在全国拥有网络化的天然气管网和终端加油站,具有管道输氢和布局加油/加氢站的天然优势
三是突破核心技术,打造产业生态。借鉴有关国家经验,明确以财政支持的氢能和燃料电池研发计划,设立专业化的国家能源研究院和氢能重点试验室。
四是完善氢能产业相关技术标准和检测体系。
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