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周敏:“双碳”下的建筑能源发展——绿色、低碳、零碳
5月27日,由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中国建筑节能协会主办,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人居环境委员会、绿色建筑研习社承办的2024国际零碳城市乡村与零碳建筑大会暨技术设备博览会“绿色低碳住宅创新发展论坛”在北京正式启幕。
扫一扫,关注我们
5月27日,由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中国建筑节能协会主办,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人居环境委员会、绿色建筑研习社承办的2024国际零碳城市乡村与零碳建筑大会暨技术设备博览会“绿色低碳住宅创新发展论坛”在北京正式启幕。
5月21日,榆林市召开氢能产业链工作推进会,提出要紧紧依托榆林雄厚的能源产业基础,充分发挥区域内能源应用场景广泛的优势,大力发展绿色化工、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等相关产业。
在科尔沁和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区,兴安盟大力实施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推动风电光伏开发与沙地综合治理有机结合。兴安盟华能高力板“风光储”一体化治沙1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园区,采用风、光、储联动电网主动支撑技术,充分发挥风光储一体化的优势,项目建成后,日均发电量约为45万千瓦时,年发电量可达1.65亿千瓦时。未来将实现90万千瓦新能源装机规模以及对14万亩沙化土地的全面治理,重点治理5.8万亩裸露沙地,确保603个地块全部歼灭。
低碳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贯彻国家能源集团“一个目标、三个作用、六个担当”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作为最紧迫的任务,努力锻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科学谋划愿景、使命、定位,确定“一二四八”研发方向和业务布局,狠抓落实谋发展、奋勇争先建新功,为实现世界一流企业研究院蓝图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每年5月是低碳院科学家精神主题宣贯月,全院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励和引导全体科技工作者追求真理、勇攀高峰,营造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全体科研工作者坚定不移服务国家战略,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凝聚起科技创新的强大力量。
在消耗侧方面,聚力设备设施电动化、清洁化替代,自2021年起,灵活运用多种建设运营模式,启动实施换电站倍增计划并建成投用沿海港口首座换电站,2024年一季度换电站换电量突破1500万度,预计2024年底港区换电站达到18座,换电新能源车辆近800辆;推广应用氢能集卡50辆、氢动力轨道吊10台;引进电动化装载机、洒水车、堆高机等车辆设备近300台,港口清洁用能占比由成立时的49.5%提高到62%,为绿色港口建设注入新动能。
积极参与新能源汽车领域国际标准的制修订,推动全球电动汽车产品相关标准协同与互认;将新能源汽车关键原材料资源纳入国家战略资源储备管理,加强储备、海外并购、联合开矿等供应安全保障措施;鼓励企业围绕新能源汽车关键“卡脖子”技术,积极与海外企业开展合作,引进海外先进技术并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支持各国企业参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分工协作和高效协同,促进资源要素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高效运行;引导和鼓励优势企业积极进行海外布局,大力推进海外汽车产业园区建设。
dnv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艾瑞民(remi eriksen)表示:“强烈的政策聚焦和技术创新正在将中国转变为绿色能源强国。中国的能源转型有很多值得赞赏的地方,有明显的迹象表明中国正在可再生能源、储能和传输技术方面努力脱碳和发展清洁技术。中国有潜力继续加快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进一步推动能源转型,在2050年之前更接近净零排放。”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降低碳排放的重要途径。我国正在积极推进工业领域的绿色化改造,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减少对高碳产业的依赖,从源头上减少碳排放。在交通运输领域中,铁路作为一种重要的运输方式,承载着连接城市、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使命。铁路绿色发展不仅关乎生态平衡,更是对人类未来生活质量的投资。当下,铁路行业也面临着绿色转型的迫切需求。
中国是全球气候环境的密切关注者,也是气候治理的积极参与者。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是我国向全世界对碳排放做出的庄严承诺,彰显了主动承担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责任的大国担当。